急诊监护室护理人员应用SBAR模式进行交接班的效果观察

       摘要: 目的 对急诊监护室护理人员应用 SBAR 模式进行交接班的效果进行观察。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6 月 -2018 年 6 月间急诊监护室工作人员共 50 名,将其作为研究样本,对比自应用 SBAR 模式后,交接班的效果改善情况。结果 应用 SBAR 模式后,患者的满意值评分明显提升,统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可见,应用 SBAR 模式后,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显著减少,与 应用前呈现统计学差异(P<0.05)。护理人员综合评分在应用 SBAR 模式后,其平均值为(92.12±2.35)分,相较于应用 SBAR 模式前,平均值为(78.32±2.12)分,对比差异显著有对照价值(P<0.05)。结论 应用 SBAR 模式可以改善护理服务质量, 提升患者满意度,优化护理服务效果,降低出错可能,效果显著,值得临床推广。

作者:
费玉珍
单位:
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 200137
出处:
《中国医学人文》
刊期:
2019年第5卷第6期

急诊监护室护理人员应用SBAR模式进行交接班的效果观察

摘要:目的 对急诊监护室护理人员应用 SBAR 模式进行交接班的效果进行观察。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6 月 -2018 年 6 月间急诊监护室工作人员共 50 名,将其作为研究样本,对比自应用 SBAR 模式后,交接班的效果改善情况。结果 应用 SBAR 模式后,患者的满意值评分明显提升,统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可见,应用 SBAR 模式后,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显著减少,与 应用前呈现统计学差异(P<0.05)。护理人员综合评分在应用 SBAR 模式后,其平均值为(92.12±2.35)分,相较于应用 SBAR 模式前,平均值为(78.32±2.12)分,对比差异显著有对照价值(P<0.05)。结论 应用 SBAR 模式可以改善护理服务质量, 提升患者满意度,优化护理服务效果,降低出错可能,效果显著,值得临床推广。

说明:如本页面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!

0.172974s